李强的手机里,存着好多村民的(de )短信(🏃):“谢谢小李,今年闺女学费凑(còu )齐了!”“直播赚的钱,给老伴买了新衣服…(🐥)…”如今,他的基地带动周边(biān )33户(🆔)村民户均年(💟)增收4.2万元。李强递来一包玉木耳,包装上印(yìn )着他想出来的标语——“用(🏥)科技的温(wēn )度,唤醒土地的力(lì(🚂) )量”。 2022年,李强提出种植富硒木耳时,村民们还是持(chí )保留意见,“加硒?那不成了化(🎛)肥?”他不争辩,默默承(chéng )包了一个试验棚,还把检测报告和营养学资料(⭐)印成小册(cè )子,逢人就讲:“硒是(🌂)‘长寿元素(🍶)’,能让木耳身价翻倍(bèi )!”收获时,他种植的富硒木耳硒含(hán )量达普通木(💙)耳3倍,单价提高20%。 活动现场。贵(🙉)旅集团供图(🐤) 90年出生的赵(zhào )华颖,是一名旅游分公司的业务经理(lǐ ),记者见到她(🍆)时,她(tā )正和同事准备开晨会。在旅游列车出发前,同事间互相(xiàng )叮嘱随(😡)团事项,是每趟列车开行前都要做的工作。从(✅)业12年(nián ),她跟着旅游列车陪着银发旅客去过(guò )很多地方。这个五一假期(🐩),她也越发忙碌起来。 本报记(✌)者 姜 峰(👤) 记者近日来到黑龙江、福建、云南等(děng )地,走进一个个年轻(qīng )人(🐭)的乡村生活,感受他们炽热的青春力量,感受他们为(wéi )家乡注入的新活(⚾)力。